温州

您当前的位置 : 温州民盟   ->   盟员风采
郑小勇:扎根职教,怀梦远行
来源:温州民盟 作者:郑小勇 日期:2023-06-13 17:34:08

  郑小勇:民盟瑞安市职教联合支部盟员、瑞安市政协委员、浙江省正高级讲师、特级教师

  回首自己走过的路,感恩遇见,感谢缘分。因为这份“职”教之“缘”,让我幸福地走在了寻梦、筑梦之路。“职”为“缘”梦——只为圆梦!未来,我将持之以恒,继续深耕于职教一线,不忘初心,圆自己职教之梦,更圆学生成长之梦!

  缘来启梦

  1999年对我而言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那一年我高中毕业。高考结束,我的心情低跌落谷底。虽然上了本科线(那个时候第一批是重点线,第二批是本科线),但是作为一名理科生,我的化学却史无前例地只考了96分,总分150分。在志愿填报的那一刻,我以“逃避”的心态,迅速填报了一所上海的专科学校了事。怀着散心的态度,我去了我高中同桌好友家。同桌是一个做事极为认真的人,他正翻阅着志愿参考手册,为自己挑选合适的学校、专业。突然,他指着一个专业问我,“‘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职教)’专业中的‘职教’是什么意思?”懵懵懂懂的我脱口而出,“这专业毕业后是做职高教师的。”同桌看了看参考分数,给我提出建议:“你的分数可以填报这个专业。”于是,我的内心泛起了波澜:做老师去吧!因这一段小插曲,我回到家后,也没有跟父母商量,重新修改填报了志愿,选择了职教师资专业。

  因为我所就读的专业是职教师资专业,2002年我有幸来到了浙江省职教届的航母、国家级重点职高——中策职高,进行教学实习。在中策职高实习的第一天,中策职高金国砥特级教师接待了我们。金国砥老师对我们这批实习教师的期许以及当时我的指导老师包红老师对我的教诲,至今言犹在耳。这也让我对职业教育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让我更加坚定走职教之路的那颗心。

  然而,2003年6月,当我大学毕业的时候,瑞安当时还没有一所职业学校开设机械类专业。于是,我来到了瑞安市吴泰集团下属子公司华隆印刷机械有限公司开始了自己的职业生涯路。当时,华隆印刷机械有限公司重点在研制多工位旋转式印花机。我担任的是该机器研发设计所需的制图员一职,该岗位需要与企业工程师和一线师傅对接,协调多个环节。这段企业工作经历,让我对实际生产操作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2003年8月,听闻当时的瑞安市第二高级职业中学要开设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属于机械大类专业的一个方向),我毛遂自荐,向学校递交了一份简历。很幸运,学校领导接收了我。然而,此时已是八月中下旬,办理入职手续却成了我的难题。当时的瑞安教育局政工科领导认为我报到过晚,需要服从分配。因为我是优秀毕业生,大学期间又通过了英语六级考试,领导给我建议,让我发挥所长,去初中或高中任教数学或者英语。我始终坚持己见,认定自己作为职教师资专业本科毕业生,理应去职业学校。当时,职业教育还并不被看好,某种程度上甚至被社会认定为低层次教育,我的这种“固执”,最终使我成了职业教育大家庭的一员。

  回顾自己的入职、从教之路,似乎冥冥之中注定我要走上职教这条路,这或许就是我和职业教育之间注定的缘分。因此,我也格外珍惜自己所从事的这个岗位。从那一刻起,我正式开启了自己的职业教育之梦。

  爱心寻梦

  2003年8月底的某一天,我接到通知,学校要召开新教师见面会。我怀着对未来的憧憬,却又无比忐忑的心情,来到了学校会议室。会议开始时,我发现这一年学校竟然有近二十位新教师,顿时我悬着的心放了下来。这里的温暖与生机,让我有了一种回归大学校园的温馨。会议结束后,学校时任德育副校长胡老师点名让我留一下,提出让我接任学校首届数控班级班主任(当时学校招收2个数控专业班级,我担任1班班主任)。或许因为新教师见面会上的那份温馨与鼓舞,激励了我,接过这沉甸甸的担子时,我显得十分淡定与从容。

  很快,属于班主任的事务性工作接踵而至。为迎接新生注册报到,我担任班主任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组织学生打扫教室。我查阅了学生信息,找了几个家住学校附近的学生来完成此事。许是大家第一次见面,也或许是这几个孩子平时在家里很少做家务,他们来到教室时,并没有像我想象的那样“撸起袖子加油干”,更多的是一种观望。此情此景,不禁让我想起了自己高中时代的班主任,班主任老师总是以身作则。于是,我带头动了起来,首先从教室最难清理的玻璃墙开始。我一手扶着窗台,一手伸出窗外,边演示边讲解如何擦窗。蓝色的玻璃很漂亮,但却无比锋利。在擦窗的过程中,我手臂上的衣服连同手臂肌肉在一不留神间,破了个大口子。那一刻,我一下愣住了。然而,却在这个时候,看似漫不经心的学生却各自分工,两个学生跑出去为我买创可贴(他们住学校附近,熟悉周边情况),另外有学生帮我按住伤口,其他学生自主组织打扫卫生。一次不经意的“流血事件”,为我和学生搭建起交流、协作的桥梁。我也深深地爱上的我的学生、我的班级。

  正式开学后,我埋头扎根于教育教学工作。我几乎每天住在学校宿舍,每天第一个来到教室,每天在学生返回宿舍后才离开教室或办公室。教室里、学生寝室里、操场上,无不留下我和学生亦师亦友的一幕幕。在我入职的第一年,我任教《机械制图》和《电子技术》两门课程。由于我们学生基础薄弱,且学校缺乏相关的教具教仪,当时学校连投影都没有,还无法使用PPT,学生的专业学习相当吃力。于是我经常利用午休时间,为学生进行补课。也在这种教育教学互动中,我和学生之间的互信程度逐步得到提升。作为中职学生,打架、抽烟、上课看小说等现象,一开始班级里也是时有发生。但是,因为我和学生之间建立起的互信,班级内部的班风学风明显改善。

  2004年,也就是在我入职、担任班主任的第二年,我所担任班主任的班级有幸荣获瑞安市先进班集体。这对于新教师的我而言,是一种莫大的鼓舞。如果说一波三折的入职,使我“缘定职教,启梦未来”,那么在我入职并担任班主任的起始经历,则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爱心寻梦”路。

  匠心筑梦

  如果说担任班主任工作,倾注着我对班级、对学生、对职业教育的那份爱。那么作为一名专业课教师,我始终坚持着“匠技育人、匠心铸魂”。2005年,学校首届数控专业学生面临着实习、就业问题,当时学校2003级2个数控专业班级的学生在第三个学期期末进行了分流整合,成绩靠后、不愿意继续升学的学生独立组班,由我担任班主任。当时的我就在想,我还能做些什么。于是,我主动找到了时任学校陈校长,提出为学生寻找实习单位。学校当时的陈校长给了我一本黄页,按图索骥我走访了许多企业,也带着许多学生去企业进行了双向选择。瑞立、荏原嘉利特、瑞明、稳达等企业都留下了我和学生们的足迹,也有许多学生因此找到了就业、实习单位。作为班主任、作为专业课教师,我能够为学生带来些许帮助,能够给学生实习就业带来些许的帮助,对于我而言那是一种莫大的荣幸。

  在为学生推荐实习、就业单位的过程中,我有了更多的机会,与企业接触,这也让我对企业的需求、生产岗位的要求,有了更加深入地认识。于是,在2006-2010年期间,我结合区域产业生产需求,针对学校数控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先后开展了《中职机械数控专业技能课教学困境的研究和解决》《基于就业调查的中职数控专业教学改革实践与研究》两个课题的探索与研究。两个课题聚焦于专业建设、聚集于课堂教学。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遇到了许多的困惑。幸运的是,我遇到了许许多多的良师益友。我先后加入了瑞安市中职专业课中心组、温州市中职先进制造业类专业研修班、娄海滨名师工作室。在黄宗放、杨萼生、娄海滨等导师的引领下,在蔡连森、吴金龙、来华等同学们的帮助下,我的教育教学能力、科研水平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我也一路芬芳一路歌,迅速成长。我直接参与到了我们温州市中职数控研训基地的相关项目研究与实践中去,2011年我执笔的温州市数控专业研训基地课题《基于综合学分制的中职数控专业校级技能达标与鉴定的实践研究》荣获2007-2011年温州市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2010年,我参加浙江省教学设计荣获一等奖;2011年,我分别在宁波和衢州开出了两堂省级公开课;2012年,我参加浙江省和全国说课均获得一等奖;2017年,我被评为浙江省教坛新秀。

  在个人教育教学水平得到迅速提高的同时,我也致力于学生培养与学校专业建设。2008年,指导陈李杰同学参加浙江省数控技能大赛,比赛内容包括理论、软件和实操。作为一所薄弱农村中职学校一个新开设的数控专业,当时学校只有2台数控车床。为了不影响学校的正常教学,我把实操放到了晚上。我们采取了专项特训、模拟比赛、对抗练习等一系列的手段。近两个月的特训陪伴,没有五一假期、没有周末,甚至晚上都训练至深夜12点……很苦也很累,但是在2008年5月12日这一天下午,陈李杰同学取得了学校数控专业开设以来首个省级奖项,省三等奖,这也是当年温州地区数控车项目唯一的获奖项目。这一奖项给我带来了莫大的鼓舞,同时也激励着我持续走在了学生培养之路。此后十余年,我几乎每年都带领学生参加各类比赛,包括技能比赛和创新发明比赛。其中,2012年我带领学生参加浙江省“企业出题,教师析题,学生破题”创新大赛荣获一等奖。

  与此同时,我也积极参与到专业建设及学校相关工作。2007年,我们学校数控专业申报温州市示范专业。2009年,我们学校数控专业申报浙江省示范专业、示范基地。承蒙学校领导信任,由我撰写申报方案,并组织相关台账。浙江省示范专业和示范基地的申报恰逢暑假期间。为了更好地完成专业申报工作,那个暑假,我一个人住在学校寝室,连续奔波于场桥(学校合作的定点文印店所在地)和塘下之间。2006年至2012年,学校承担农村预备劳动力培训,我全程参与其中,从招生到上课,从组织台账到毕业证书制作。2017年至2020年,我作为专业负责人,顺利地完成了浙江省数控品牌专业创建。2015年至今,我担任学校教科室主任,学校先后荣获温州市教科研先进集体、温州市校本研修示范校、浙江省校本研修先进集体等荣誉。在参与到专业建设与学校相关工作的过程中,我也很荣幸地得到了学校历任校长、副校长等领导的大力支持与帮助,让我在不断学习中持续成长。

  2021年1月和2022年暑假,我有幸分别通过了浙江省正高级讲师和浙江省特级教师评审。回首自己走过的路,感恩遇见,感谢缘分。因为这份“职”教之“缘”,让我幸福地走在了寻梦、筑梦之路。“职”为“缘”梦——只为圆梦!未来,我将持之以恒,继续深耕于职教一线,不忘初心,圆自己职教之梦,更圆学生成长之梦!

  原载于《温州教育》2023年第4期(总第3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