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

您当前的位置 : 温州民盟   ->   学习园地   ->   思想园地
陈良明:文化,一所学校的灵魂
来源:温州民盟 日期:2016-09-18 10:20:53

  没有文化,就没有学校,没有优秀的文化,就不会有卓越的学校。学校的根本任务是育人,学校文化是学校教育的核心要素,具有重要的“境教”功能,对树立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营造健康向上的育人氛围等有重要的作用,这一点已成为教育界的普遍共识。

  瑞安中学有120年的办学历史,有丰富的文化积淀,在2003年迁入新校以后,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建设学校的文化,把文化育人纳入内涵发展的目标,之所以把文化育人提高至如此重要的地位,主要基于以下三个方面的考虑:

  文化是学校教育的本质要求,真正影响学生终身发展的是学校的文化。学校教育本质上就是人文教化,文化也是一所学校的魅力所在和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今年恰逢我校120周年校庆,在《瑞安中学文化丛书》中就有一本名为《往事如昨》,主要让校友回忆瑞中的校园故事。在很多校友撰写的回忆故事中,基本上是学校的某次活动以及老师的某个观点、某次家访等文化层面的东西,说明真正伴随和影响学生终身发展的还是学校的文化。

  文化是一所高品质学校的标志,也是培养绅士淑女气质的要求。瑞中是一所百年名校,我们追求办一所高品质的学校,文化是高品质学校的标志。我们经常发现,名门望族里的一些人,虽没有读过书,但是很有修养、有高雅的文化气质,这实际上是受家族文化氛围的影响。我们要求瑞中毕业的学子有绅士淑女的气质,这就要求让学生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更需要浓厚的学校文化氛围的熏陶。

  学校文化作为隐性课程能缓解应试教育背景下推行素质教育的烦恼。如今应试压力对重点中学是很现实的话题。有人讲,不搞应试就没有学校的明天,但是,一所学校只搞应试就没有未来。在这样的困境下,由于学校文化,特别是学校的环境文化,大部分作为隐性课程,不需要更多地占用学习时间,单独开设太多的课程,配置额外的师资,一定程度上克服应试教育背景下开展素质教育的烦恼。

  我校的文化育人工程主要分为五个方面:精致校园、书香环境、厚重文化、激发创意、各方共建。

  精致校园

  我们认为精致代表唯美。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唯美的东西容易被学生所认可,成为学生的追求。精致还代表品质,如今许多地方提出打造品质之城,追求高品质生活,这就说明品质是人们的生活追求,而瑞中也在努力地提升自己的办学品质。精致代表态度,粗制滥造容易,要想做到精致就需要一丝不苟,做人治学要严谨认真、精益求精,这是一种良好的文明修养。我们始终认为一个人在唯美、舒畅的情绪下容易接受道德的教化,著名的建筑设计师贝聿铭将苏州博物馆设计得十分精致,在此过程中他曾说过一句话:“我要让野蛮的人变得文明。”可见精致的环境可以影响一个人的行为与修养。

  书香环境

  搬迁至新校园十几年来,瑞中一直致力于打造书香环境。瑞安中学连续四次被评为全国文明单位,荣获全国校园文化金奖,全国绿化先进单位,我们搭建了绿文化、石文化、路文化、廊文化、馆文化、亭文化、视觉文化等十大文化载体,每个文化载体实际上都是育人的平台。我们通过环境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也许在某一个时刻、人生的某个阶段,学生会突然领悟其道理,或者唤醒某种良知。有这样一个事例,老校园中一幢教学楼的墙壁上曾有句口号——“胸中有祖国,心里有他人”。当时我们也没太注意这句话的作用。但是搬到新校后,好几位校友打电话表示这句话对他影响很大,特别是离开学校进入社会后,这句看似小口号的话语却包含了人生的大道理。校友说自己在事业与为人方面始终谨记这句话。后来,我们将这句话在新校园醒目的地方将其精致地呈现出来。学生每天来来往往,都能够看到这句话。因此环境可以育人,但不能急于求成,它到底对那些学生有影响?什么时候对学生发生影响?会发生多大影响?是不确定的。所以学校文化作为一门隐性课程,它可以在和风细雨的情景中,把善良的种子植入学生的心田,等待某个春天的萌芽。

  厚重文化

  瑞安中学创办于1896年,是浙江省最早普通中学,文化积淀非常丰富与厚重。我们认为厚重会让人敬畏。它会让学生在博大精深的文化体系中,他会感受到知识海洋的的广大与深厚,自己学识的欠缺,因此会产生敬畏感;厚重可以激发求知,它会激发学生探究知识背后学问。厚重还可以产生自信。有人曾总结读书的三个目的,一是实用,通过读书增加才干;二是读书能够丰富谈资;三是出于骄傲,因为通过读书能知道人家不知道的东西,所以厚重的文化也能产生自信。

  在学校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始终应坚持这样一个观点:学校的文化不应该是肯德基,而要做成老鸭煲!如今社会上有许多文化品牌公司,只要你花几十万或几百万的钱,他就能将你的学校进行文化的整体打造。但是这种文化是快餐式的,不可能真正了解、研究学校的历史,不可能非常符合学校发展的个性要求。所以文化应该像老鸭煲,慢慢炖出来才是最有味道和营养价值。

  激发创意

  德育是一个由认知到行为的内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实践起了关键性作用。为了让学生参与德育实践,激发文化创意,瑞安中学创立了一系列校园文化创意的平台和活动,比如科技节、文化周、体育节、班歌比赛、班服比赛、班容比赛、各种社团活动等等。许多校友毕业后几十年了,开同学会时还是会重唱班歌,穿当年自己设计的班服,这就说明他对集体、学校有着强烈的认同感。学校通过一系列文化创意活动,使学生认识到自己是学校文化创造和发展的主人,通过一系列的文化创意活动,让学生自主理解文化的内涵,自觉接受文化的熏陶,提升自己的文化道德修养。

  各方共建

  我们每年投入很多资金进行文化建设,需要借助很多平台,若单靠学校自身是很难完成的。所以这几年我校在文化建设方面坚持学校、家长、校友、社会等各方面的互动。

  校长要当第一责任人。一方面,校长必须高度重视学校文化建设,认识学校文化的重要性,同时要舍得对文化的投入。每个学校的办学经费都很紧张,但只要校长重视,学校班子认识到位,在有限经费中总是能拿出或多或少的资金投入文化建设。另一方面,校长对学校文化应该要非常了解,对文化建设应该有自己独到的思考,对整个学校的文化建设要有一个顶层设计。

  充分动员家长的力量。有的家长本身就是某一个方面的专家,掌握了很多资源。学校完全可以利用家长的资源来支持学校的文化建设。

  鼓励校友反哺母校。我校一些平台和文化载体的建设都是校友出资出力。瑞安中学的“籀园讲坛”,每年高一学生能聆听六到八位知名校友来做讲座,活跃学校的学术氛围,指导学生的生涯规划。我们还成立了瑞安中学教育发展基金,基本上由校友捐助。一个人从母校毕业,反过来感恩、支持母校,这就是一个德育过程,是检验一所学校教育是否成功的标志。

  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社会各个团体、大学、各部门等都有丰富的资源。瑞安中学很多平台比如智能机器人实验室、盆景园等都是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的产物。如盆景园是与瑞安市盆景协会合作的,成为瑞安中学文化创建的典型事例,受到各级领导、各方嘉宾的充分肯定。

  著名作家梁晓声说:“文化是植根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瑞安中学通过十多年文化育人的实践,我们看到了学生在品德修养和人格气质方面的进步,我们期待收获更大的成果。

  摘自《温州教育》2016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