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

您当前的位置 : 温州民盟   ->   学习园地   ->   散文随笔
那些开在心田的花儿
来源: 日期:2016-01-15 15:33:43

  对于秋天,我心里总是有一份浓得化不开的情愫。幽思淡淡,如同秋天窗外的太阳,清冷里依然能让人感受到若有若无的暖。所以,我的散文集《草木未央》于2013年5月公开出版发行,6月在温州各新华书店上架,而新书发布会,我却选择了在金秋十月举行。出书向来是文学爱好者的心愿,那些用心血凝聚的字落在纸上、书中,如同花儿绽放在岁月里。对于作品本身抑或我个人,读者以及各位书友评价不一。有读者说,看其文而知其人,作者定也是“感伤而又不失温暖”的人。听后一笑了之,不置可否。我只是喜欢用一些简单的文字,真实地叙述、真情地表达内心深处的情感与俗世的幸福而已。让那些文字,静静的,像花般盛开在自己的心田里,芬芳馥郁。文字来自生活,透视生活,字字心音,是一个人的生活与心灵成长史吧。

  我生于平阳,童年在瑞安的一个僻静小镇林垟度过。在那里,到处体现着柔美的水乡风韵和古镇遗风。每走几步就要过桥,每过一个弄堂就能见到河流,木门花窗的古屋和老宅更是随处可见。小时候,我很喜欢在镇上那两座有着近千年历史的石牌坊下游玩。一座是孝子牌坊,一座是贞节牌坊。据老人们讲“瑞安出才子,林垟是才子窟”,这两座牌坊的相关主人公都是当时金科登榜的状元郎。八十年代中后期,为了纪念同是出身于林垟的文化名人金嵘轩先生,金先生的学生捐资在小镇里造了一座图书馆。金先生曾任温州中学校长,解放后任温州市副市长,兼任温州师范专科学校的第一任校长,是一位德高望重的教育家。还记得那时我上小学四五年级的光景,由于年纪过小,图书馆的人不让我办借书证,于是每天放学后我总流连于图书馆,似懂非懂甚至废寝忘食地看遍了那里所有的书。时至今日,我想林垟古镇的人文气息,还有嵘轩图书馆里那些深沉、唯美、智趣之作,多多少少积淀我心,为我今后会写点文字奠定了基石。

  在我刚升入初中一年级的没几天,我的文章投稿到当时瑞安最大的一家中学生刊物《小花朵》,竟被刊登出来,还给我寄来两元钱的稿费。说起这两元钱,在当时可算是一笔大财富,我一直没舍得花,整天揣在兜里,那走在路上的感觉,仿佛两条腿都成了两只翅膀,甭提有多乐滋了。从此,我对文字世界满怀的憧憬,更是一发不可收拾,常在一堆堆的中外书卷里乐此不疲,还写下了许许多多自己的文字来,在校园里传阅一时,投投稿也偶有见报。可到了高中,由于升学压力大,激扬文字的热情开始慢慢褪去。上大学了,忙于专业的修研和所谓的恋爱,更是不再痴迷于文字,只是偶尔会在字里行间感念逝去的流年,寻找自己往昔的影子。进入社会,所有的精力都投身到工作和生活中,即使感念文字的美好,却常因了浮躁和倦怠,仅是绽放于内心的转瞬即忘。直到2001年,我偶逛一网络作家论坛,看到大致这样的一段话“人活着,尤其是有追求和想法的人,都有自己的欲望发泄口,即心理平衡点。或权力,或金钱,或文章,再或……总之,要有一项。否则,发生神经错乱或老年痴呆都是迟早的事”,我才开始觉得自己常处于压抑甚至糟糕至极的生活状态,该找个心理平衡点。自此闲暇之余,我会记下些生活的点滴,或回顾,或张望;借着网络虚拟的平台,我会翻腾点陈芝烂谷,叨咕点陈感旧伤,晾晾现时的私情己意,以期共鸣。就这样,浅喜深爱中,写点文字渐渐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

  《草木未央》一书,共收录我近些年零零散散写于或博客或QQ空间或网络论坛的十四万余文字,共45篇,分为四辑:“任凭风且听雨”“人生若只如初见”“等闲识得东风面”“春种一粒粟”,展示了一个小女子眷恋故乡小镇、享受亲情、珍惜友谊、静好当下的生活态度。至于为何取名为“草木未央”,原因有二:我出生于夏花绚烂的六月时节,我的父亲喜好读书与品字,于是就特意给我取了带有“英”字的名儿,说“英”字从“草”,指“花朵”,从“央”,就择其“绽放”意,他希望我的人生能如六月夏花般奔放美丽。我想,还好,我一直还算是那汲取阳光展现笑容,恣意自己人生的夏花吧!尽管笑得还不够灿烂,我需要努力,就像“未央”的词解一样:“没有止境”。这是书名的其一。其二,源于我与乡村有关的童年记忆。爬过树,淋过雨,踩过泥巴,捅过马蜂窝,与草木一起成长,与花朵一同呼吸,所以我对花草树木总是有着特殊的感情。它们破土而出,开花结果,“未央”着,一直不停息。这些年来,我的文字也“未央”着,我总是试图传达些什么东西,有时简单到一抹心情,一点感动,一滴温暖,或一份沉甸甸的什么。也许,这是我的一种生活姿态吧,我享受在其中。

  可是在文字的穿行中,有时也会感受到一些磨砺的痛感。犹记得,《草木未央》四稿三送审前夕,我第一次遇到了写作颈瓶期。所有的文字仿佛在一夜之间消失殆尽。空荡,成为了一个可怕的代名词,魔鬼一样占领了我的整个身心,再不知道字的意义,也再没了任何想象,风一样来临的灵感,又风一样消失。不能言说其中的疼痛。因为那种空荡如同让人跌进地狱一般可怕。发脾气,闹腾,用各种不屑的言辞攻击自己、甚至攻击身边“执我之手,要与我偕老”的人。当接到出版社发我的《草木未央》终稿终审已过的通知,第一时间里,我收到了丈夫送的一枝红玫瑰。这是他婚后第一次送花给我。一枝红玫瑰,含苞待放,插在一个玻璃花瓶中。我的丈夫,向来没有漂亮的话语,只是常常在我拖着疲惫的步伐走进家门时,已做好了热腾腾的饭菜;我的丈夫,与我共同养育了一个乖巧的女儿,女儿像我的贴身小棉袄,温暖我生命中最寒冷的季节;我的丈夫,在我挑灯苦改书稿患了重感冒时,冒着严寒出去买药,回家倒好了热水,递到我的手上……张爱玲说,男人心中有两朵玫瑰,红玫瑰与白玫瑰。其实很多女人心中,也有两朵不同颜色的花儿。在我的心田里,生长着两种最重要的花。一种是火红的玫瑰,插在婚姻的瓶里,在实实在在的生活中。一种是娇嫩的金色花,在我腹中悄然成形的那一刻起,就心甘情愿地背负上欠她的所有。玫瑰的颜色是纯正浓郁的红,却红得内敛,红得沉稳,红得厚实,像是一团燃烧的火焰,温暖着女人的心灵。相信,一份感情在婚后,只要有心,在寻找永恒的路上就会多一些美丽的瞬间及绚烂的烟火。金色花,阳光明媚的黄,那是最美丽的圣树上的花儿,是纯真可爱的孩子。据说每个孩子都是妈妈前世不小心流落凡间的天使,是妈妈为之倾心倾情的爱。还记得牵着女儿的手走在春天的花荫里,告诉她生死轮回如冬去春来如叶生叶落。她说,我不要长大,因为不想妈妈老去;她的小手指拈着VC含片,认真地先放一片到妈妈的嘴里,再给自己拈一片。曾经,她在电话里边哭边告诉妈妈,我想妈妈了,你回来陪我一起玩好吗;曾经,她用恳求的眼神望向妈妈,妈妈你抱着我,我就把最苦的药喝下去;曾经,她滔滔不绝给妈妈讲述幼儿园发生的故事,与妈妈分享她的快乐和失落……时光,就是这般在温婉中行走。女儿,是我心头最美最美的一朵花。我是她依靠的枝,我们相依相连。女儿很自豪我能出书,尤其在书里还写了她的故事,她兴冲冲地告诉她的同学。没想到,她的小学一年级同班同学竟对我的这本书也来了兴趣。好几个同学还向女儿走后门,非要一本我的签名书不可。呵呵,好玩儿。女儿看到我的书出来后,就急不可待地要了我人生中第一本的亲笔签名书。识字还不多的她,一拿到书就马上津津有味地读了起来。我想,一位母亲的某种行为,如果能给她的孩子带来自豪和欣慰,这位母亲应该是非常幸福的。

  曾以为在温州这座城市里,榜上有名的文坛大家们,我只能以崇敬的目光去仰望他们的高度,却不知在我的身后何时也有了他们温馨的目光,在关注着我的存在。《草木未央》一书发行后,《温州文学》刊物的主编兼作协主席吴琪捷(王手)老师和副主编陈俊老师,时不时地登载我的一些文章,使我的文字更广泛地被读者认可和赞赏。而世界汉诗协会副会长、著名诗人兼散文家叶坪老师,不仅为我的散文集《草木未央》一书写序,更有对我谆谆教导的写作指点。他认为散文写作的姿态,要有一颗平常心,不追求新奇,不追求极端,保持低姿态,因为姿态比方法更重要。这也促发我不断反思:我的散文究竟有哪些毛病,以后的写作该朝哪个方向发展?对于阅读和写作,吴琪捷(王手)主席还向我讲述发生在他身上和身边的那些生动的例子,告诉我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坚持正义写作,这是社会对作家的呼唤。可见,作家不只是一个头衔,他身上肩负着沉重的社会责任感,呼唤真、善、美,讴歌真、善、美,永远是作家的神圣使命。我感恩于生命的这种知遇。同时也让我看到这些文坛大家们为人为文认真执著的精神,后来的接触中更知他们为弘扬本土文化所作的努力,由衷地钦佩。2014年2月,我加入了温州作家协会,又认识了不少的良师益友。这也是我莫大的收获和荣幸。已退休的原温州作协主席吴军老师还送了一幅他行云流水般的墨宝给我,对我的文字加以肯定和鼓励。俗话说“道不同则不相为谋”、“物以类聚”。我与同是温州作协会员、现是温州晚报记者胡海珍的熟识,也是因了文字的感召。很早就喜欢胡海珍的报上小文,文学性浓厚,少了份世俗,多了些恬淡。自古文人“相轻”。恰恰我们却能习性相近,可彼此指出对方文字的缺点,在笑谈中升华了友谊,可谓“相亲”。莫是金樽里的美酒,非是银汉灿烂的星宿,只是人间凡夫俗子的相遇,掺和了长与短的牵绊,显得更加人情人性。心田的旅途上,怎不因这样的或知遇或友情之花,温暖而绚丽呢?

  在年的轮回中,回首光阴,我来到温州这个城市也有二十个年头了。人生能有几个二十年的光阴岁月?我不知道。这个城市承载了我生命中太多的喜怒哀乐及爱恨情缘。初来时我是年少萌动的年纪,脸上写满了青春的朝气,而今却近不惑。生命就是这样的无情,让人在岁月中慢慢变老。于是不觉中,难免有时我会恐慌自己青春的逝去,更是忧虑着自己的为人处世始终未能融入社会的世俗中。我向来缺少一张随机应变的面孔,也欠缺一张反应敏捷的头脑和八面玲珑的巧嘴。但我深知:岁月永远不可能改变一个人的秉性;对人对事的真诚,也许就是一个人不做错事和不得罪人的最简便易行的行事方法。对于文字,何尝又不是如此!快乐、悲伤、愤懑、忧郁,一切的情感瞬间化为在生命纸张上的自由舒展。那是一种心的感觉,是一场淋漓尽致而又回味无穷的真实。似水流年,转个弯儿,我的人生就这么渐入了秋季。忙碌,依然是庸常生活的常态。谁的心能永不疲惫,谁的故事里没有伤痛。青春不见又何妨!只愿生命历程的秋季,我也能明净若秋水长天,渐趋淡泊静美。字由心生。也许,暖暖的心情,浅浅的回忆,清醒的薄凉,真诚于心田上开花的文字才越有岁月的沉香吧。(温州教育2014第6-7期)

注:作者宋俊英系民盟温州二中支部盟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