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

您当前的位置 : 温州民盟   ->   盟员风采
胡臻:我一直看好中医
来源:温州日报 日期:2012-03-08 11:17:45
 

采访对象:胡臻温州医学院国际教育学院院长

               温州医学院中医系主任主任医师(以下简称胡)

 专栏主持:金辉(以下简称金)  

 A 由来已久的争论

  近年来,有关中医的去留争论又沸沸扬扬了起来。其实,这一争论由来已久。早在一百年前就有人发表《废医论》,引起争议。民国期间也出现过。1934年,湖南省制定《湖南省卫生十年计划》,其中规定:“首先撤除省城各校中医,学生不得服用国药,一律改为西医西药……”计划一出,中医界哗然。1935年,国民党全会上通过冯玉祥等人提议的《政府对于中西医应平等待遇案》。但此后仍是争论不止。

  2006年,湖南长沙一位叫张功耀的教授在网络上领衔发起《促使中医中药退出国家医疗体制签名的公告》,引起轩然大波。对此,卫生部公开表态“坚决反对”,并称“这是对历史的无知,也是对现实生活中中医药所发挥的重要作用的无知和抹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则称,“取消中医”是“对科学的肆意否定”。

  那么温州的中医界是如何看待这场争论的?采访中发现,胡臻不仅为中医“打保卫战”,而且还在传播中医。他说:我是一直看好中医的。

  前一天夜里,胡臻刚从西安出差回来,翌日上午门诊,下午在他的办公室里接受了我的采访。他说:“出差之后,病人积累多了,一上午电脑记录就有96个。”虽然他很忙,说话仍是轻声细语的,显得很儒雅。那天,胡臻上身穿着一件蓝色格子短袖衬衫,白晰的脸上配着一副无框眼镜,玻璃后面的那双眼睛,不大却总是带着笑意看人。他高高的鼻梁,长长的眉毛,与他的说话语速很相配,一脸的秀气。人们都说,中医是由中国传统文化派生出来的。他的气质里透出中国传统文化的书卷气。

 

 B 在所不辞的钟爱

金:俗话说“医不三世,不服其药”,当然这是老话,可能做不到了。但这是说中医讲究的不仅是经验的积累,还有医德医道的传承。您作为温州医学院中医系主任,您的岐黄之术是否也是家传的?

  胡:我并非出身中医世家,父亲是市文化局的干部,但小时候听外公说起用草药治癌症留下深刻印象。那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温州有一批人在景山搞百草园。我外公是搞化工的,他对此也感兴趣,好像用化学分析本地的草药,搞出过什么药剂。虽然有时也能见效,但最后还是不了了之。记得外公要我记住这些,可能将来还有用。

  说实在的,即便在我考上浙江中医学院读中医专业后,也是慢慢喜欢上中医,渐入佳境的。因为,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与中医教育的思维是不一样的。现在我对中医不是喜欢的问题,而是钟爱,要为之奋斗终生而在所不辞。

  至于传承问题,中医是强调以师带徒的,历史上也是成功的,但历史上的成功并不说明现代也能成功。我觉得单单以师带徒的方法培养现代的中医生有其局限性。要把自己培养成优秀的中医师,还要过三关。一是经典关,要读好、读懂古代的经典医著;二是跟师关,这不仅要学习名师的临床经验,更为重要的是如何做到博采众方。三是临床关,这就是向病人学习,在医疗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提高医疗水平。同时现代医学是多学科交叉,中医也不例外,如果没有受过现代医学教育,连基本的检验单也不会看那是不行的。

  金:您说得在理。在您读中医专业之前,接受的是现代教育,这是从国外传进来的,而有着千百年历史的中医的教学与现代教育不一样,不仅强调世代相传,以师带徒,而且学中医者大都要先读懂中国经典文献。我看到过老中医留下的药方,上面的毛笔字无不秀气飘逸,字里行间透出的学养,是今人难以望其项背的。不少老中医还懂琴棋书画,如温州著名老中医徐堇侯先生笔下的牡丹名闻遐迩;今年88岁的著名老中医金维先生能写一手好诗,颇有国学功底。您后来在学习中是如何理解中医的?

  胡:中医是中国的古代哲学,深受儒、道、释等多种学术思想的影响,相互渗透交融。而构建中医学的理论基础,如元气论、五运六气学说、阴阳五行学说、五脏六腑藏象理论以及辩证论治的方法论莫不闪耀着中国哲学思想的光芒。

  中医和西医最大的分歧不在于科学,而是哲学和文化。不同的哲学思想和文化背景,使它们以各自不同的角度和方式认知自然。用西医的模式思维解读不了中医,反过来,用中医逻辑去理解西医也会出问题。所以,湖南张功耀教授的观点我是不赞同的,确实是对历史的无知,看不到千百年来中医在临床上挽救了多少生命。

  金:确实。我也赞叹您对中医的观点。您大学毕业,从市二医,又到市中医院,再到温州医学院,一直从事研究与坐诊,您能介绍一下您的学术成果吗?

  胡:说成果也没有什么名堂,不过为了中医我是有追求的。就说我近几年出版的2本书吧,2004年出版的《中医升阳疗法》说的是“升阳疗法”。这是中医气化学说的精 髓所在,历来备受临床医家的重视。其法渊源于《内经》。我在分析中医气化学说的基础上,结合历代学术成就,探讨并总结中医升阳理论,升阳疗法的用药规律;并通过临床实践,揭示了本法重要的临床治疗价值。开展对升阳理论的研究,其目的是通过结合现代医学发展成就结合临床实践,对升阳理论及其升阳疗法做深入探讨,这有助于如何在继承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开拓创新,丰富中医治疗内涵,为把握近代中医发展的趋势,探索中医自身发展的道路提出有益的借鉴。

  《中医临床舌诊》是我受温州医学院委派在泰国东方学院做访问学者时写成的,用中泰两国文字在泰国出版发行。这是一部研究泰国人群的中医诊断学专著,书中所采用的临床资料包括病历和舌象图片资料等,均是我在泰国就诊的病人资料。

 C 不远万里的传播

  金:对了,说起您在国外,我想起从报纸上看到你去巴西、纳米比亚和泰国做客座教授、医疗队长、访问学者的报道。如果说,您在国内的研究教学是为了保卫中医,那么到国外是为了传播中医。您是怎么会想到传播中医的?

  胡:其实也说不上。把中医带到国外对于我那是一种机遇。1985年,温州医学院开办了一个英语口语班,当时我还在市二医工作,也报名参加了入学考试,成了其中的一员。我们的外教老师杰弗里·布朗来自英国,他酷爱中医,而我是班里唯一的一名中医专业毕业的学生,加上一心想到要提高自己的英语口语水平,就找机会用英语与杰弗里·布朗先生交流中医心得。过了一学期,口语班结束,杰弗里·布朗提出要我当他的中医老师。于是,我每周抽一个晚上的时间给杰弗里·布朗上自编自译的中医课程。杰弗里·布朗居然也能听得懵懵懂懂。后来,我把我的讲稿留给杰弗里·布朗,请他对我的讲稿进行修订。经过一年时间,我编写的英文《中医学概要》便形成了。

  1991年,我到浙江省的友好姐妹省——巴西巴拉纳州当中医客座教授时,这份《中医学概要》讲稿发挥了作用。我就是以此讲稿给梅花内泽大学的研究生授课。如果说这是传播中医我想也是的。

  金:在国外,仍有许多人对中国的中医感到很神奇,你能说说在国外用中医方法治疗病人的故事吗?

  胡:就说中国医疗队在纳米比亚的故事吧。在纳米比亚的国家独立战争中,许多人相继牺牲,留下一批无依无靠的孤儿。纳米比亚独立后,努乔马总统收养了10名在战争中失去父母的孤儿。一天,其中的一名孤儿发烧、头痛,而且连续几天高烧不退。当地时有流行脑炎。护士曾经将病人送到医院诊断,担心是脑炎,而西医的结论是:发热待查。我接手后,就用中医的小柴胡片给他吃,当即见效,三天后就活蹦乱跳。因此,许多人都觉得中医中药非常神奇。

  金:在纳米比亚,你这位中国医疗队长的名气很大,连总统都请你去了,成了中国人说的“御医”,是吗?

  胡:当“御医”并不轻松啊!刚到纳米比亚的时候,当地人对中医不了解,我们一方面开展讲座,并利用当地的报纸、电视台等媒体宣传中医,更为重要的是认真对待每一位来求医的患者。不久中国医生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总统努乔马在总统府接见了我们,我们受到了很高的礼遇。3个月后,我加盟总统府医疗小组,负责总统及第一夫人的医疗保健工作。按约定,每星期要3次进总统府看病,主要是为总统夫人诊治糖尿病。我就用国内带来的中成药等,结合针灸给总统夫人治疗。一个月后,总统夫人的血压、血糖慢慢恢复到正常水平。

  由于中国中医针灸疗法效果明显,总统府很多工作人员要我给他们看病。一天,刚把总统夫人送走,发现门口居然站着20多人,把走廊挤得水泄不通。这些人都是来找我看病的,其中好几位要求减肥。这么多人一个个看,一个下午肯定看不完,怎么办?我想了个办法,让这些人各就各位,坐的坐,躺的躺,同时给好几个病人针灸治疗。就这样,直到晚上7点,才把最后一位病人起出银针。他们个个惊呼,中国,中国。从此,我与他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这是中医中药搭起的友谊桥梁。

 D “悬丝诊脉”的秘密

  金:这些故事成了中医在国外的佳话。您现在还担任温州医学院国际教育学院院长,那你的外国弟子仍不少吧?

  胡:温州医学院国际教育学院是温州医学院下属的负责医学留学生教育和管理的一所二级学院。目前就读的学生包括来自毛里求斯、新西兰、美国、印度、巴基斯坦、斯里兰卡、南非、肯尼亚、加纳、巴林等10个国家的留学生。现阶段学院致力于MBBS专业——西医五年半制本科学历教育,但是留学生仍要学习中医理论和中医的临床实践,他们也将是中医理论的传播者,把中国的中医中药带到世界各地。

  金:我还想再问一个问题。中医诊法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医学的组成部分。它是运用“四诊”的方法诊察疾病,即望、闻、问、切。而其中的“切”即号脉算是四诊之一。在我国古典小说和传统戏曲里,常有太医为皇帝的后妃们“悬丝诊脉”的情节。电视剧《西游记》里也可看到孙悟空“悬丝诊脉”的情节,您认为“悬丝诊脉”确实有这种功效吗?

  胡:号脉是中医诊断学中具有其他方法不可替代的独特的诊断方法,有很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但至于“悬丝诊脉”这是艺术上的夸张,都是在文艺小说或者影视剧中看到的,历代中医书籍中几乎没有记载,至少在我是从来没有读到,也许是我孤陋寡闻,读书不多。

(胡臻:盟市委委员、副秘书长、温州医学院委员会主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