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

您当前的位置 : 温州民盟   ->   学习园地   ->   盟史钩沉
百年费孝通 不解温州缘
来源: 日期:2011-04-29 14:51:07

   一位老人,在古稀、耄耋之年,带着浓厚兴趣三次造访、考察沿海小城温州。 一位社会学大家,以他的远见卓识、求真务实,三次著文,在每一个关键时刻为温州的改革发展振臂呐喊。

  因为他,当时争论不休似驴非马的温州经济发展之路被正名为“温州模式”。

  因为他,在过往二十多年里,温州精神、温州经验被积极总结肯定,名扬海内外。

  因为他,一番“筑码头、闯天下”的叮咛与鼓励,温州坚定了“走出去”的步伐,今天,温州经济、温州人经济交相辉映。

  他,就是费孝通先生。一位与温州有着不解情缘,被温州人亲热地称为“费老”的著名社会学家。

  今年是费老百年诞辰。昨天,由民盟温州市委会主办的“温州行·行重重”温州市纪念费孝通诞辰100周年座谈会在市人民大会堂举行。来自民盟中央、民盟浙江省委会、民盟温州市委会及我市经济、社科领域的众多专家学者,追忆费老的治学、为人及其三次造访温州的点点滴滴,表达深切的怀念与崇敬之情。

  缘起:对温州精神的深刻理解

  很多人以为,1986年2月的初探温州,是费老情系温州的开始。其实,“费老与温州有不解之缘,早在上世纪30年代,留学欧洲的费老就接触过拎着手提箱、挨家挨户上门推销的温州商人。”座谈会上,民盟中央副主席李重庵说。

  也许,正得益于当初这些温州人走南闯北的精神给年轻费孝通留下的深刻印象,半个世纪之后,当他第一次踏访温州,就对温州模式及其最关键的特色,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温州模式’的重要意义倒不在于发展了家庭工业,而在于他激活一个民间自发的、遍及全国的小商品大市场,直接在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建立起一个无孔不入的流通网络。”

  对当时的温州来说,这是一种旗帜鲜明的支持,也是一种惺惺相惜的理解。对温州模式素有研究的市委副秘书长谢浩认为,这种理解来自费老与温州人在理念上的契合,“温州人注重以人为本、追求真理、与时俱进,这三点在费老身上也表现突出。”

  在很多与会者看来,除了是温州改革发展的捍卫者,费老还是一位特别平易、诙谐的睿智长者。原民盟温州市委会主委项剑萍回忆道,当年在北京开会,80多岁的费老对大家说,“一年好比一块钱,现在我还剩下几块钱,要用得当,要用在‘富民’上。”他还自嘲体胖,说“去一些地方,人还在门槛外,肚子已经在门槛里”……满怀感情的追忆里,老人的音容笑貌宛如亲见。

  缘定:对温州发展的美好期许

  费老与温州,可谓缘定三“文”。第一篇“文”即1986年他初探温州,走访市区及四县五镇,考察柳市等十大专业市场后,写成刊登于《瞭望》杂志的《小商品、大市场》一文。这篇文章,是第一次在理论上对“温州模式”作出了经典表述。第二篇“文”是1994年11月,费老再次造访温州,深入调查温州几年间发展变化后写就的《家底实、创新业》一文,提出了“市场经济是可以和社会主义结合起来发展生产力的”论断。第三篇“文”,是1998年他三访温州考察后写成的《筑码头、闯天下》一文。在这篇文章里,他提出,“温州精神就是不甘心落后,敢为天下先,冲破旧框框,闯出新路子,并且不断创新。”

  对于这种建立在唯实基础上的公开支持,过去的温州由衷感激,今天的温州人同样念念不忘。“费老以社会学家的权威性,用公开发表文章的方式,为温州筑起了一道防线,也是为‘温州模式’鸣锣开道。”温州经济学会会长马津龙如是说。“纪念费老最好的方式,是继承他的精神,为温州发展鼓与呼,为温州做好事、做实事。”民盟中央委员、温州医学院附属眼视光医院执行院长王勤美深情表示。

  在《筑码头、闯天下》中,88岁高龄的费老曾对他一向关注的温州提出美好期许——“希望温州再上一个台阶”。座谈会上,市社科联副主席洪振宁说,“费老鼓励温州应该‘筑更大的码头,远洋出海闯天下’,今天,他的学术思想已经在温州转化为实践。”的确,当温州走过改革开放三十年,站在全新的起点上,市委、市政府作出研究实施“五大战略”、建设宜商宜居现代化大都市的重大部署。全市上下正积极探求“温州模式”新的突破,对费老的期许给出一个更响亮的回答。

  (载2010年7月8日《温州日报》 记者 吴栋梁 潘秀慧)